一体化预制泵站所处的坑底为平整的混凝土,应在泵站到达前15-20天内进行浇灌,等泵站到达后可以直接安装,安装结束后直接回填即可。极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省了材料和运输费用,这是传统泵站不能与之相比的。
因为一体化预制泵站站有着预制性,在就已经预制组装好,所以一体化预制泵站基坑的开挖一定要适合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筒体大小,而且要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避免塌陷。基坑挖好后,确认泵站进出水管连接管以及电缆等现场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泵站安装了。起吊泵站的时候不可用铁链和钢丝,要用柔软的吊带,而且轻吊轻放,防止损坏玻璃钢筒体。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特点:
1.GRP材料的应用
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采用了高强度GRP材质,具有轻便,坚固,防水,运输便捷,抗腐蚀能力强的优点。进一步优化了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体积。连续缠绕加强玻璃纤维筒体:优化设计,计算机控制缠绕工艺,确保厚度均匀并达到设计要求。质量稳定优良。顶盖:SUS304不锈钢材质制成。标配不锈钢盖锁及气压弹簧,轻松开关。
2.集成化的内部设备
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设备的集成化程度非常高,压力管道系统、进出水管路、泵阀等设备在出厂前就已经预安装调试,充分利用了筒内的空间。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智能控制系统,都能在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有限空间里得到合理体现。以粉碎格栅为例,粉碎格栅具有占地小,使用方便的功能,配以大通道的高性能潜污泵,粉碎后的杂质可以通过潜污泵直接排出,而无需人工清理。
粉碎格栅安装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内,采用轨道耦合式安装,在内置平台即可进行日常检修,轻松达到格栅的效果。使得整套一体化预制泵站设施保持紧凑实用。
压力管道系统:标配SUS304不锈钢或可用镀锌钢制代替。所有管路在出厂前均通过压力测试,以防泄漏。
进出口管路:进口管路使用SUS304或GRP材质,zui大可达DN1000,配置可曲挠橡胶接头,降低土层沉降造成的管道错位发生几率;出口管路通常为SUS304不锈钢或可使用镀锌钢制代替。可根据客户要求配置各种法兰,出口处均配备橡胶挠性软接头。
不锈钢安装底座:方便未来的管路、水泵因为入流增大时升级。
内置服务平台:标准配置镀锌钢格栅,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不同形式、位置和高度。
通风系统:标准配置SUS304不锈钢材质通风管,可选择自然通风或者简易离子除臭装置。
3.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一体化预制泵站采用自主研发的污水泵站控制系统,配备的现场显示屏可通过容积测量计算出入流流量和泵送流量,可实现水泵组的自动或手动控制,自动记录水泵组的每日工作时长及累计时长。可根据现场的情况自行调节水泵的启停液位,粉碎格栅的运行间隔以及除臭装置的自动运行。控制系统还可通过添加远程报警模块,在*时间内将泵站故障情况发送到管理员手机,便于故障的及时排除。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每日运行数据发送到管理员手机及控制中心平台,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泵站的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4.使用的灵活性
可用于新建污水、雨水泵站,可直接安装在居民小区的周围,而且因为其占地面积小,全地埋式的特点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通过地面上部的景观控制房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5.优化的有效容积
在泵站设计规范中,规定污水泵站的有效容积必须不小于zui大一台泵5分钟的流量,这一规定背后的依据是水泵每小时zui多可以启动12次。一体化预制泵站丰富和发展了泵站有效容积的计算理论,经过严谨的理论计算,提出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的有效容积不必拘泥于zui大一台泵5分钟的流量。
在配有水泵控制柜根据液位自动控制水泵开停的泵站,可以用池体的进水量和每台水泵抽水时间的规律计算有效容积。
6. 优化的底部空间
传统泵站的混凝土底部一般采用平底结构,通常会有严重的污泥淤积,不时需要人工清淤来保障水泵的正常使用。这一过程不但繁琐,而且对于清淤人员有一定的危险。一体化预制泵站则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经验更改水泵的位置和底面的形状,调整坡度,设计出具有防淤积的底部空间。
水泵吸入口附近流速很大,该底部不会产生污泥沉积。当潜污泵停止运行时,经特殊设计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底部只允许少量的污水停留在泵坑,当泵再次启动时,泵坑附近的大流速可以达到自清洁的效果,解决了人工清淤的复杂难题。
7.的抗浮性计算
由于一体化预制泵站采用预制集成方式,所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安装过程中会遇到筒体上浮的情况,通过对GRP筒体的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好GRP筒体底部的抗浮设计配件,现场能够快速的完成抗浮设计配件的安装,zui大限度的降低GRP筒体上浮造成的安装困难。